將不確定性化為優勢
指導
我們無法逃避未知的事物,但也不必讓疑慮妨礙自己進步。
- 我們沒有能力知道未來會如何發展 (當然了),但我們可以將這種不確定性化為成長的動力。
- 這不是你第一次處理疑慮了,不妨想想過去都是怎麼走過來的。
- 思考狀況未明的整體局勢令人難以負荷,可試著將目標拆解成細小的步驟,按部就班處理,就不會那麼棘手。
深入閱讀……
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,就算是莫名知道你領養了一隻狗的靈媒也是。如同我們大多數人所知,生活非常難以預料。不論我們喜不喜歡,這種不確定性往往令人懷疑:我會進入我的夢想學校嗎?我真的準備好參加這場馬拉松了嗎?我會得到那份工作嗎?未來的每一刻都懸而未決。不確定性是無可避免的。
因此,更自在地與不確定性共處有助於舒緩焦慮,甚至可成為讓你更接近遠大目標所需的動力。紐約市心理治療師兼合格臨床社工 Mollie Eliasof 表示:「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。我們越能接受這點,改變就越能讓人感到興奮,就像被注入新的活力一樣。」
為何不確定性會讓我們失常
當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時,產生疑慮是人之常情。新罕布夏州的高階主管教練 Robin Buckley 博士表示,對我們早期的祖先來說,「不確定性相當於危險,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避免」。例如,暗到看不清是否有饑餓的劍齒虎潛伏其中的洞穴就最好要避開。
我們避開未知的本能是如此根深蒂固,讓我們寧願承受熟悉的痛苦,也不願嘗試走進乏人問津的未知之門。最好的例子:一項英國研究指出,比起有一半的機會可能會被電擊,人在知道自己一定會受到痛苦的電擊時反而壓力較小。
為何你應該擁抱廣大的「未知世界」
在某些顯而易見的情況下,堅持熟悉的模式是聰明的。深夜回家時,沒人會說你應該挑一條陰暗又偏僻的小巷走,而不走平常燈火通明的那條路線。Buckley 解釋說:「但當我們有能力去探索,卻任由自己被困在習慣或固定的模式裡,就算是好的習慣,也會讓我們沒有拓展、發揮創意或帶來新成長的空間。」
然而,學習在不明朗的局勢下仍處之泰然,Buckley 表示這「會讓我們碰上在慣性模式中可能絕不會發現的人事物」。而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也顯示,不確定性會讓人更有動力去達到成功的結果。其中一項理論是,冒險可以很刺激,而那種興奮感會帶給人動力。而正是這些動力讓你不會停止進步。
更棒的是:接受未知會讓你每次嘗試時都越來越容易。紐約市合格臨床心理學家 Michael Ambrose 博士表示:「面對不確定或充滿挑戰的情況有助我們重新校準固有的警示系統,並讓我們未來能夠接觸更多的機會。」簡言之,我們可以從這樣的過程中培養勇氣和自我信任。
儘管未知可能看起來令人不安得要命,但你真的可以應付得來。耶魯大學一項關於猴子的研究發現,難以預料的局面會觸發前額葉皮質 (大腦中負責處理情緒反應的區域) 的加速運作。研究人員認為,這同樣的機制有助人類大腦在局勢不明時,全神貫注在最重要的資訊上,以利做出最佳決策。
善於接納各種可能
相信不確定性可能會帶來好事 (或是相信即使沒帶來好事,你也會沒事),如果你覺得這想法似乎是說比做容易,那是因為……確實是如此。但我們絕對可以試著享受各種可能的情況,關鍵在於:
1. 超脫二選一思考。
Eliasof 解釋說,陷入只能二選一的想法,會加深未知所帶來的焦慮感。舉例來說,工作對你來說不再具有吸引力,不過你喜歡的是你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在家上班這一點。思考自己可以有的選擇時,你會覺得陷入兩難:不是做自己不愛的工作,就是急著找到一個不必進辦公室的新工作。
其實,這並非唯二的選擇。Eliasof 表示:「可以將這兩個選擇拆分成多種類別,如此一來,就能看見各種可能性,讓自己擁有掌控感。」待在目前的工作,意味著選擇專注在能讓你更有成就感的任務上,或是與團隊培養出更牢固的關係,幫助你在職涯中更上一層樓。決定找份新工作,可能代表會在應徵其他職位前先去上些課程,培養出更具市場價值的技能。這樣一來,是不是會覺得讓人充滿興奮和期待,而不是感到害怕?
2. 回顧自己過往的經歷。
與其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處理新的狀況,不如回顧以往因應挑戰的經驗,例如疫情期間如何安排生活。Buckley 表示:「你可能相當機靈,且保有樂觀的態度,請發揮這些優勢。知道自己的這些優勢過去行得通,之後當然也能讓你再次成功面對挑戰。」
供你參考:比起只是說說「我懂了」,善加利用曾幫助你成功的特質,能產生更大的力量。Buckley 表示,這是因為這能為大腦提供明確的鐵證,證明你已經擁有應對的技能。即使正走向未知的領域,你也會很清楚地知道,自己曾有過類似的經歷,處理過類似的事情,而且會再次順利完成。
3. 拆解任務和問題。
有大型的任務要處理,卻不確定該如何著手完成時,可能會飽受不確定性的煎熬。Eliasof 建議面對這樣的情況時,可以製作由小型任務組成的路線圖,專注於在特定期限前推進到下一個任務。她指出:「你會注意到完成每一項任務時,內心所產生的成就感,這會讓你覺得更有掌控力、更有把握。」此外,這種將任務視覺化的方式,有助於讓你在開始手忙腳亂時站穩腳步。
4. 善待自己。
如果孩子告訴你自己很擔心某件事情,你會怎麼處理?應該不會讓他們滿腦子都想著最差的情況,或是沉溺於讓人氣餒或卻步的事情吧。Eliasof 表示,那就以同樣的溫柔、愛心和關懷對待自己。和你信任的人好好聊聊你的擔憂,想想可能會發生的正面成果,或是做點事情,不論是投籃還是看看好笑的 TikTok 影片,讓自己的思路稍微脫離一下。她指出:「重點不在於不顧內心的感受,告訴自己一切都會沒問題,而是緩解恐懼感,給自己支持的力量。」這麼做不僅能讓人平靜下來,也有助於讓思慮清晰,更容易解決問題。
5. 專注當下,活在此刻。
對未來感到恐慌代表大腦正飛快地往前跑,而不是專注在當下,而當下此刻那些不好的事情一件也都還沒發生。為了練習專注當下,Buckley 喜歡在晚上寫下當天讓自己覺得開心的三件事情。她表示:「這會讓你一整天在潛意識底下尋找令人開心的事,可以是簡單的小事,像是在窗戶上爬行的小瓢蟲,或是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小狗舔你的臉頰。這麼做可以強化你專注當下和控制思緒的能力,進而有助於控制自己的感受。」因為儘管你無法確定是否會得到那份工作,或是能否即將完成人生最出色的比賽,但究竟是要讓疑慮阻礙你進步還是推動你前進,百分之百操之在你。
文字:Marygrace Taylor
插圖:Davide Bonazz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