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腦袋安靜點嗎?動動身體吧!

指導

體能活動為何能讓你心智清明、提升專注力。

上一次更新:2020年11月30日

在運動和訓練的領域裡,很常聽到心態會影響表現的說法,但表現是否也會影響心態呢?身體活動能否改變大腦運作,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專注、思路清晰呢?西北大學 Brainvolts 聽覺神經科學實驗室的最新研究顯示正是如此。

想要沉澱心情嗎?不妨活動身體

Brainvolts 聽覺神經科學實驗室創辦人兼主任 Nina Kraus 博士說:「聲音是生活中很強大的一種力量,但人們對這股力量卻認識不足。」Kraus 的整個職涯都在探索大腦處理聲音的方式。她研究過似乎因兒時被剝奪語言權而導致長大專注力不足的人,也研究過聲音處理能力比一般人較出色的音樂家和雙語人士。而現在,實驗室已將最新的研究焦點轉移至新的族群上。「我們想知道菁英運動員處理聲音的方式有無過人之處。」

為了得到答案,Kraus 的實驗室與將近 1,000 名受試者合作,一半的人是美國國家大學體育協會第一級別運動員,另外一半則是一般大學生。科學家偵測了受試者在聽到音節「da」時的腦部電波反應,得到一個重大發現:運動員腦內的「背景神經雜音」比非運動員還要低。

「背景雜音較少時,你對周遭聲音就更敏銳。」

Nina Kraus 博士,西北大學 Brainvolts 聽覺神經科學實驗室的創辦人兼主任

「背景神經雜音」並不是外在的噪音,對運動員來說,那不是群眾的歡呼聲、附近的車輛警報聲或對手噴的垃圾話。Kraus 說:「你可以把它想成腦中無線電的訊號。這是一種無意識且持續不間斷的神經活動。如果太活躍,就會阻礙你處理眼前的資訊。」舉例來說,這可能會讓你難以專心聆聽他人說話,而Kraus 的團隊還發現高神經雜音和學習困難之間有高度的相關性。她說明:「這是訊號和雜音的比例問題。背景雜訊減少時,你對周遭聲音就更敏銳。」

Kraus 說,這些年輕運動員腦中的神經雜音較少,其實是件好事。這可能意味著他們擁有較高的專注度和理解力,而無論他們做任何一個行業,這都會是有幫助的。雖然 Kraus 和她的團隊仍然無法得知為什麼運動員的神經雜音比較少,但他們目前有兩套頗具說服力的理論。

第一個理論:運動員的大腦可能正在適應特定訓練和比賽需求。Kraus 說:「運動員必須聆聽各種訊號,他們要聽教練、其他選手和身上裝備的聲音,需要特別注意周遭的風吹草動,要能清楚分辨什麼要聽、什麼該忽略。」Kraus 推測運動員的大腦可能是在透過「調低」神經雜音的音量,才能聽見場上的必要資訊,這算是一種一生中會持續經歷的適應過程。

另一個理論呢?Kraus 說:「有很多研究指出,體力活動對於身體和大腦都很有助益,但對此我們只是大概瞭解。可能這些運動員神經雜訊比較少的原因之一,純粹只是因為體能很好。」

第二個理論對於平常運動的人來說或許會帶來很大的啟示。因為這代表了每天的晨跑、客廳裡的訓練時光或即興籃球比賽,都能讓你更清楚地接收外界的資訊。

無論你是不是專業運動員,這個研究關係著每一個人,Kraus 說。「在試著理解生理活動如何影響心志的過程中,我們經常從一些極端的案例發現端倪。生物的運行法則通常是長時間發展而來的,這個發現應該能激勵每個人去從事基本的日常體能活動。」雖然即使是最微小的努力都會有幫助,但動得越多,似乎思路就會越清晰。

Kraus 還指出,你不需要夥伴就可以開始運動。她說:「我們測試的運動員都是單獨進行大量的訓練。而且我們不斷有發現證據顯示:無論你用什麼方法動起來,運動對於身心都有極為正面的影響力。」

初始發布:2020年7月6日